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警衛室 
校園安全資訊

校警與校園安全概談

一、校警源起:

    遠因:近幾年來社會急速的變遷,大家的價值觀念也跟著改變,短時間又無法調適,因此脫序的行為就屢見不鮮,尤其是暴力事件,只要有牽涉到學生,就格外引人側目。

    近因:民國七十三年三月三十日,台北市螢橋國小,遭到精神異常男子侵入,對正在上課的學童潑硫酸,造成嚴重傷害。這個校園事件在當時震撼整個社會,因此引起台北市議員們的特別關切,強烈要求台北市教育局立即成立校警進駐校園,因此在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校警被派任到各國中小學執行勤務。

以上的遠因和近因就是促成台北市校警成立的條件。

 

二、何謂校園安全:

    依據台北市立中小學校警設置管理辦法第一條條文開宗明義就說:本府為維護本市市立中小學校校園秩序,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特訂定本辦法。就可窺出端倪。何謂校園安全,其定義就是維護校園秩序,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也就是說:讓師生快快樂樂到學校,平平安安回家,為終極目標。

 

三、校園安全應注意事項:

    個人在執行勤務的經驗中,發現到師生們最常疏忽到下列幾點,因此在這裏特別呼籲,必可減少不必要的危險。

落單:落單往往是危險發生的主要因素,應特別注意千要不要落單。

時間盲點:太早到校或晚離校,都是造成時間死角的主因,危險最容易發生,因此時段校園內師長們大多未到校或已離校,學童最易落單,而讓歹徒有可乘之機,此因素的造成有下列情形: 

   1.家長因素:因雙親上班關係,某些原因不得不順道把小孩送到學校或較晚接回家中。

   2.越區就讀因素:因越區就讀,距離學校有段路程,必須考慮到交通因素而提早出門。

   3.老師因素:老師偶然的疏忽,如:認真教學,以致於不能配合學校作息的時間。

   4.學童個人因素:學童喜歡早到學校或逗留學校,以便增加嬉戲的時間。

   5.其他因素:家長臨時有事或交通因素,不能按照原先的計劃接送學童。

故儘管學校規定學生在七點二十分到七點五十分此時段到校,以及下午四點放學後,不可逗留在校,但這些內控規定是有限的,無法有效的來約束上列的外控因素,也就造成了此時段的死角。為了防止意外,只能盡量規勸學生集中在有師長活動的場所,等候家長。如:教務處、校警室。以及醒目及容易讓人看見的地方,如大操場。

空間盲點:建築物的結構,往往有它設計的盲點,造成了空間上的死角,尤其老式的建築,死角的地方大致有下列幾點:

    1.大禮堂及地下室:經常空曠而人稀,除非舉辦活動,否則大部分時段屬於空間上的死角。

    2.頂樓層:大部分都是封閉,較少有人前往,除了修繕工程之外,完全處在真空狀態。

    3.廁所:廁所結構上的設計都在角落,因此上廁所最好結伴而行,避免落單,讓歹徒有可乘之機。

    4.角落教室:角落教室也是屬於較偏僻的地方,因此學生不宜太早進教室或太晚離開教室。

    5.轉角處:樓層與樓層轉接的空間地帶,比較偏僻,學童亦應特別留意。

    6.陰暗處:由於不醒目,平常很少人會注意到,如:圍牆四周的角落,以及茂盛的花草樹木,因能阻擋人們視線,故都屬於陰暗處。

以上空間的盲點,最容易藏匿歹徒,時時刻刻都疏忽不得,唯有經常提醒學童,有必要不要前往,萬一要前往時,務必結伴而行,以免滋生危險。

警覺性盲點:最近有些流行的話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以及跟著感覺走 ),大意來說是(年輕不可留白),正巧與西方的一句話(你只年輕一次 you are onlyyoung once)同出而異名,二者都暗示(年輕)很可貴,因此學生常在情不自禁下跟著感覺走,就疏忽了警覺性,舉例如下:

    1.遊樂器材:很多遊樂器材都暗藏危機,有時是人為疏忽或本身設計上的缺陷,因此使用前應有警覺性,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2.走廊及穿堂的嬉戲:穿堂及走廊,學童橫衝直撞是屢見不鮮,儘管學校禁止在此地方遊玩,但常防不勝防,以致於禍及學童及師長的事件,不勝枚舉。因此師長就應經常提醒學童,且不厭其煩的告知,減少事故的發生。

    3.工程施工:學校經常會有修繕工程,此時就須格外小心,最好是隔離事物,以避免懵懵懂懂的學生竄入而發生危險。

    4.舉辦大型活動:學校如舉辦運動會、園遊會 ...........。因家長來賓絡繹不,此時的警覺性就應特別加強,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發生。尤其是畢業典禮,此時學生情緒上較不定,因此必須格外注意。

    5.老師因素:學童因行為偏差,被老師處罰而起爭執,引來傷害。或老師一時疏忽掉這件事造成單純的學生不知如何處理,如超過作息時間。

    6.其它因素:危險性的結構靠近時要小心,如:鐵卷門、玻璃、鐵欄干。

總之學生涉世未深,缺乏防衛意識,故未雨綢繆焅對是警覺性盲點的必然性,唯有這樣才能使不必要的危險突然發生。

熟悉性盲點:俗諺云: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哥倆好,正可襯托出熟悉性的盲點,而造成傷害,常見的例子如下:

    1.同儕關係:校園恐嚇勒索大部分是熟識的學長或同學所為。主要來自於次級文化的差序:如:師長的標籤觀念,造成好學生跟壞學生的刻板衝突。如行為偏差:學童在社會化過程中所造成心理上不良的影響以及本身生理的影響所造成的偏差行為。如雄性荷爾蒙的作用,遺傳因素的影響及人體Y染色體的因素等等臨時起意:如錢財露白。

    2.家長因素:家長間互動的關係,有時會危及學童的安危,常見例子如下:債務糾紛。齟齬。單親家庭對學童爭執的歸屬。家長對老師及其他學童的偏見。經濟富裕引來歹徒的注意。學童是單純的常會因熟悉性的無奈,而不明就理或無緣無故,受到上列因素的影響而造成遺憾。

校園開放的盲點:維護校園安全的角度來看校園開放,這是很矛盾,但為了配合上級的政策,學校只有好自為之。 雖然開放有時間管制,如:早上六~七點,下午五點~九點,但總是造成管理上的盲點,如:給歹徒有躲藏之機。因此學生上學前以及放學後的清場勤務是例行的工作。

門禁的盲點:百密必有一疏,儘管門禁管制再好,只要歹徒有意犯罪,也是防不勝防。外力侵入:翻牆,按照正常手續進入學校,以避免人耳目。

社會性的盲點:學生正處於成長期的階段,模仿學習行為特別強烈。似懂非懂的動機,有時常來自於「社會不良行為的模仿」而有樣學樣在同儕間重施故技,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如:師長們的行為偏差,電視模仿,國會的打架;。

    以上林林總總的道出了個人從事校警生涯以來,對校園安全所見所感的觀察,聊盡心意,期盼多多少少對師生們有所幫助,使校園安全的維護能更上層樓。

 

四、舉實例說明:(資料來源中央日報八十三年1月的版)

1. 實例:八十三年十月十六日北市新湖國小女老師在地下室停車場被姦殺( 發現時間是十月十五日星期六下午三時四十五分左右)。 說明如下:地下室停車場符合空間盲點下午三時四十分屬於放學以後的時段,是時間死角,單獨沉思正是落單的主因。

2. 實例:八十三年十一月二日南門國中二年級學生因擦式玻璃鐵欄干鬆動摔落死亡。正符合警覺性盲點。

3. 實例:八十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北市武功國小老師管教學生和家長起爭執,是屬於熟悉性盲點。

4. 實例:八十三年十月十九日校園之狼蔡文聰躲在校園內對學生性暴力侵害,根據警方調查自八 十一年十一月到八十二年五月連續在( 東湖、新湖、南港、三民、內湖、民權、西松) 等國中小做案。歸究在校園開放的盲點,才使他有躲匿之機會。

5. 實例:八十三年三月五日台南六甲國中老師上課時間因歹徒侵入為保護學生而被殺傷,是門禁盲點所造成的疏忽。

6. 實例:八十三年三月十三日大安區某國小六年級﹁迷上馬蓋先愛上瑞士刀﹂與同學吵架抽刀殺人正是社會性盲點所造成的悲劇。

     以上的實例只是針對八十三年度校園事件統計的一部份,全年度共有二十九件校園事件,平均每個月發生二.四件,在統計當中個人的心是在滴血,這麼頻繁的校園事件既然呼喚不回長官的重視,校警的制度依然停擺在地方單行法規的條例,使校警們在執行勤務時捉襟見肘,在此利用這個機會再次的呼籲長官們,未雨綢繆焅對勝過亡羊補牢望請三思再三思。

八十六年七月七日AM 七時三十分~七時五十五分教育電台教育線上專訪內容

詹進卿謹識於建安國小

瀏覽數